摘要
目的 探索人群衰老变化特点,揭示全生命周期衰老拐点年龄,阐明衰老发展的非匀速过程,为人群主动健康提供针对性干预时段。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抽取有效研究对象5 106名,采用生理-心理-社会三维人体衰老度量表(physiological-psychological-social three dimensional human aging scale, PPSHAS)进行衰老度测量,所得衰老度分值经局部加权回归(lo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LOESS)平滑曲线拟合;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衰老拐点年龄,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及其C指数验证其对衰老度的预测价值。结果 不同年龄段居民衰老度分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年龄波浪式升高。按WHO划分的青年人、中年人、年轻老人、老人的4类人群衰老拐点分析,提示26.0、38.0、47.0、57.1、61.6、68.5、76.9和83.8岁为衰老拐点(均P<0.05);混杂因素调整后,拐点年龄对预测衰老度变化仍有价值,模型一致性好(Hosmer-Lemeshow检验P>0.05)。结论 机体衰老变化过程并非匀速,4类人群均会出现衰老拐点;本研究对深入认识衰老、把握衰老规律及针对性做好抗衰老工作有积极意义。
-
单位南昌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江西省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