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急性肺栓塞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及其预后。方法 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肝癌合并急性肺栓塞患者12例,均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及经导管内肺动脉溶栓术,术中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 36 mg动脉灌注,18 mg/次,间隔30 min;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5 000 U,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 7 d后改为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次,1次/d,连用9~12个月。结果肝癌合并急性肺栓塞治疗后复查胸部CT血管成像(CTA),与治疗前对比栓子栓塞程度明显改善,其中双侧主干及其主要分支不完全性栓塞完全开通率33. 3%(4/12),单侧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完全性及不完全性栓塞完全开通率66. 7%(8/12),二级分支以下完全性及不完全性栓塞完全开通率100%。在临床症状方面治疗后12例休克或血压下降完全恢复正常; 5例右心室功能不全者完全临床治愈3例,部分临床缓解2例; 3例肺栓塞三联征者完全临床治愈2例,1例临床缓解。在实验室检测方面12例治疗后肺动脉压力由(45. 73±2. 42) mm Hg降为(25. 21±1.69) mm Hg; D-二聚体由(5. 72±4. 19) mg/L降为(0. 86±0. 17) mg/L;动脉血氧分压由(78. 48±3. 74) mm Hg恢复至(91. 23±2. 53) mm Hg,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肝癌合并急性肺栓塞,伴有肺动脉主干或主要分支血栓形成,需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及经导管内肺动脉溶栓治疗,经皮导管内溶栓治疗最常用于出血风险高的高危或中危肺栓塞患者,应在有经验的医院进行治疗,导管直接溶栓优于系统性溶栓,导管溶栓时溶栓药剂量可以减低,从而降低出血风险。术后需继续抗凝治疗,其临床疗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