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是以人的生活为中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传承,其"空间生产"具有情感性、社会性和人文特色。文化生态保护区"空间生产"的动力要素表现为承载力、传承力、驱动力、保障力和引导力等多重力量以及各动力要素彼此影响、交互作用构成的系统,以整体聚合的方式推进并深化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空间生产"。文化生态保护区作为生活空间,在其知识生产、文化传承实践,特别是满足人的生活需要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力量,构成文化生态保护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坚持人的主体地位,凝聚多民族、多地域民众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对共同体文化的认同力量,通过传承创新、平等协商和资源共享等方式,完善地方政府间跨地域非遗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协调与对话,弘扬和利用非遗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促进和深化"空间生产"的常态化、有序化,成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动力旨归。依靠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整体保护传承非遗的过程中提升民众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乡风文明建设,从而巩固和强化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凝聚民心、繁荣文化、增进交流的认同感、亲和力与向心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