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游牧民定居放牧是目前主要的放牧方式,导致水源圈在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草场上普遍存在。2014年5月底至6月初,在新疆北部荒漠草地上,以一个典型的牧场水源点为中心,在8个方向上设置50、100、200、400、800和1200 m共6个采样距离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取样。通过分析植物群落的组成、物种重要值、丰富度以及群落的盖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特征,期望为荒漠草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可持续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与水源点距离的减少、放牧强度的增加,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呈现明显梯度变化,建群植物博洛塔绢蒿优势度逐渐降低,1年生植物优势度逐渐增加;植物群落、多年生草本植物和1年生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群落总盖度逐渐降低,与建群植物博洛塔绢蒿的盖度显著正相关。1年生植物和有毒植物骆驼蓬在水源点附近优势度增加,说明放牧导致水源点附近地上植物群落趋于退化。因此,在这一地区开展游牧民定居导致水源圈大量出现,可能加剧荒漠草地的退化。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