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浙江浙能乐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盈余近百万吨碳排放配额,还卖了4100多万元。而浙江巨化热电有限公司则花了783.5万元购买了18.32万吨碳排放配额,以弥补其履约期内碳排放配额的缺口。这两家企业只是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00多家发电企业的一个缩影,但却真实地反映出,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鸣锣开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成本思维重新审视“降碳”这件事,念起了碳市场里的“生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