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与传统内界膜剥离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形态学及功能学改变。方法对我院就诊的42例42眼黄斑裂孔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组1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治疗,组2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联合传统内界膜撕除术。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均完善裂隙灯下眼前段检查、非接触眼压测量、裂隙灯下眼底检查、最佳矫正视力测量、黄斑OCT检查,并将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最佳矫正视力、眼别比例、非接触眼压、黄斑裂孔分期、黄斑裂孔直径、眼轴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组1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封闭率(100.00%)高于组2(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P组1<0.01,P组2=0.03)、3个月(P组1<0.01,P组2<0.01)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组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组间对比,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翻转术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手段,与传统内界膜剥离术相比,可提高裂孔封闭率,尤其在眼轴较长(>28 mm)患者中可获得更高的手术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