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造模周期对小鼠模型的影响,进一步阐释感燥时长与燥证发病的联系,优化造模周期的选择,全面、合理地评价云南春燥动物模型。方法:复制云南春燥环境的内、外因素作用于实验小鼠,并观测不同实验周期小鼠黏蛋白5ac(mucin 5ac, MUC5ac)、水通道蛋白-5(AQP5)、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的变化。结果:7d组模型小鼠MUC5ac浓度较同周期组正常小鼠降低(P>0.05),14d组模型小鼠MUC5ac浓度降低(P0.05);7d组模型小鼠AQP5浓度升高(P>0.05),14d组模型小鼠AQP5浓度降低(P0.05);7d组模型小鼠IgA浓度降低(P0.05);7d组模型小鼠IgG浓度明显升高(P<0.01),14d组模型小鼠IgG浓度显著升高(P<0.01),21d组模型小鼠血清IgG浓度升高(P<0.01)。结论:在不同造模周期下,小鼠MUC5ac、AQP5、IgG、IgA均出现了改变,以14d周期变化最为显著,初步认为14d可作为云南春燥小鼠模型的最佳造模周期。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