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FLP标记的不同群体厚朴遗传多样性分析

作者:蒋燕锋; 潘心禾; 朱虹; 刘跃钧
来源: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27): 131-134.
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6.27.045

摘要

[目的]探讨厚朴种源间、种源内家系及家系内个体间的遗传多样性,为厚朴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来自湖北、广西和浙江的厚朴种源间、半同胞家系间及家系内单株间的遗传多样性。[结果]3个种源材料遗传距离为0.048 20.128 4,广西资源和浙江景宁2个群体相似性较高。种群遗传多样性平均水平、总种群基因多样度、基因流分别为0.203 5、0.254 1、3.421 7。观测等位基因数和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数分别为1.658 3和1.341 4;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值分别为0.203 5和0.308 7,其中湖北五峰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为0.225 8),浙江景宁遗传多样性水平最低(为0.173 9)。湖北五峰、广西资源、浙江景宁家系内遗传多样性分别为0.264 4、0.181 9、0.173 8,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415 4。[结论]湖北五峰种源遗传多样性水平最高,湖北五峰家系内的遗传多样性最丰富,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不同种源内家系之间的多样性指数及信息指数相差不多,说明在各自的生态环境中的变异水平相近。在厚朴良种选育过程中应充分重视优良种源、优良家系与优良单株的配合选择。

  • 单位
    丽水市林业科学研究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