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北鳅(Lefua costata)为冷水性鱼类,分布于淮河以北,分析遗传结构能够反映其适应环境变迁的响应。基于线粒体D-loop区211条序列分析了我国北鳅的谱系地理学和遗传多样性,样本采自9条水系共18个样点。单倍型分析显示共计55个单倍型,呈高单倍型多样性(h=0.9304)和高核苷酸多样性(π=0.0087)。单倍型多样性和核苷酸多样性最高的为辽东半岛种群(LD)(h=0.8920,π=0.0074),其他地理种群距辽东半岛越远,单倍型多样性越低。遗传距离(K2P)、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及AMOVA分子方差分析均显示LD种群与其他地理种群存在显著分化。基于单倍型构建的分子系统发育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均显示9条水系的单倍型不能各自聚类,形成3大分支:分支A以LD种群为主;分支B含所有地理种群;分支C以淮黄河种群(HH)和海滦河种群(HL)为主。中性检验和错配分析显示不同地理种群有扩张现象。基于化石校准点和北鳅鱼类D-loop序列1.00%Ma的平均进化速率评估各地理种群的分歧时间,为2.3784—0.0477Ma前, LD种群与其他地理种群分化时间最早(2.3784 Ma前),推测LD种群受第四纪冰期影响较小,辽东半岛为我国北鳅起源地之一,其他地理种群以辽东半岛为中心借助松辽古大湖和黄渤海平原河口等发生多次迁移。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