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性递增负荷运动中肌电与肌氧拐点及其联合评价无氧阈的方法比较

作者:严瀚; 毕学翠*; 郑晓鸿; 张英平; 王睿
来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0, 35(06): 691-696.
DOI:10.13297/j.cnki.issn1005-0000.2020.06.012

摘要

目的:以乳酸阈为无氧阈标准,总结和比较在动力性运动中无创便利的肌电、肌氧及其联合评价无氧阈的4种方法。方法:招募23名受试者,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递增负荷实验,收集肌电、肌氧、血乳酸数据,确定4种方法所计算的拐点位置。结果:(1)双线性拟合肌电拐点测试肌肉之间的拐点位置以及与乳酸阈位置存在强相关(R=0.685~0.908,P<0.01),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明显。所有肌电拐点都要早于乳酸阈。股直肌和腓肠肌外侧头是最相关肌肉。均方根振幅值(RMS)值比积分肌电(IEMG)值,右侧比左侧的数据与乳酸阈更为相关。(2)双线性拟合肌氧拐点左右股外侧肌拐点位置以及与乳酸阈之间都存在强相关(R左=0.762,R右=0.822,P<0.01),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明显。肌氧拐点位置都早于乳酸阈,右侧比左侧与乳酸阈更为相关。(3)肌电/肌氧比值法检出率61.1%,测定的无氧阈强度与乳酸阈强度不相关(P>0.1),检测出的无氧阈强度均值大于乳酸阈。(4)15%肌氧拐点法的总体检出率43.47%,右侧股外侧肌与乳酸阈强度不相关,左侧股外侧肌与乳酸阈强度强相关(R=0.7,P<0.05)。结论:双线性拟合肌电拐点和肌氧拐点法是可信度较高的方法,功率自行车运动肌电拐点确定上,优势腿股直肌、腓肠肌外侧头的RMS值可信度更高,肌氧拐点确定上,优势腿可信度更高。

  • 单位
    首都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