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碳配额行业优先次序的科学识别是落实减排责任的基础,对推进碳交易市场健康有积极意义.以云南省工业部门的32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碳排放水平和状态转移概率,研究了行业碳排放水平的差异性和转移特征.研究发现:行业碳排放水平差异显著,6个高碳行业、6个中碳行业、20个低碳行业的碳排放水平分别位于(2 049.46,7 281.28)、(110.25,2 049.46)、(0,110.25)(单位:104t CO2),且状态稳定;行业碳排放呈现明显的聚集特征,高碳、中碳和低碳行业群体对工业部门碳排放的贡献分别为89.85%、7.58%、2.57%.利用脱钩模型,分析三大群体和成员的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中碳群体的脱钩状态比较理想,低碳群体的脱钩状态中等,而高碳群体的脱钩状态较糟糕;4个高碳行业、4个中碳行业、7个低碳行业的脱钩状态比较理想,其余比较糟糕.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碳配额第一批次为脱钩状态不理想的4个高碳行业,第二批次为脱钩状态较为理想的2个高碳行业,第三批次是脱钩状态理想的4个中碳行业和7个低碳行业,第四批次为其余行业.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1)建立重点行业的二级二次配额管理制度;(2)建立能源消费结构和碳配额行业优先次序相结合的管理制度;(3)建立脱钩状态监管制度;(4)将碳排放水平和脱钩的动态演变特征纳入碳配额分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