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上海市奉贤区哨点医院少儿病毒性腹泻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6—2019年在上海市奉贤区哨点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腹泻患儿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对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札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及其他病毒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共采集粪便标本263份(男性152份,女性111份),病毒总检出率为34.60%(91份),其中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札如病毒、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检出率分别为12.93%(34份)、8.75%(23份)、5.32%(14份)、4.56%(12份)和3.04%(8份)。不同季节病毒总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7,P<0.05),秋、冬季节达到高峰,不同季节诺如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及星状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4.297、31.245、9.517、12.015,均P<0.05)。诺如病毒在秋季(9—11月)检出率最高,轮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均在冬季(12月—次年2月)检出率最高,星状病毒在春季(3—5月)检出率最高。病毒总阳性率在37~<49月龄组最高,为75.00%。结论 上海市奉贤区少儿病毒性腹泻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为主,流行季节为秋、冬季,37~<49月龄为高发年龄段,少儿病毒性腹泻防控工作应针对不同年龄、季节采取特异性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