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在犹太民族记忆、复国主义意识形态、游客猎奇心理以及西方知识体系框架下写就的《耶路撒冷去来》,蕴含着他对古老犹太家园的恋地情感、对现代犹太国家的支持、对中东“异域”风情的欲望、对巴勒斯坦的“他地”想象。贝娄在游记中书写的“地方”既非对以色列毫无根据的臆想,也不是对地理现实的客观呈现,而是旅行主体受先在经验影响,对异地的理解、阐释与塑形,与一套指涉真实空间的话语生产体系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