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与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危险行为影响的双生子研究

作者:朱文芬; 傅一笑; 胡小梅; 王英诚; 邓伟; 李涛; 马兴顺
来源:中国学校卫生, 2015, 36(07): 1007-1009.
DOI:10.16835/j.cnki.1000-9817.2015.07.016

摘要

目的了解遗传与环境因素对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影响,为减少青少年危险行为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危险行为问卷(RBQ-A)评定重庆市1118岁111对双生子的危险行为,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父母的养育方式和维度问卷(PSDQ)、应激生活事件(SLE)、Mac Master家庭活动计划一般功能量表(FAD-GFS)等调查双生子环境因素;通过Open-MX软件构建单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加性遗传因素、共享环境因素、个体特异性环境因素对双生子危险行为的影响。结果在危险行为总变异方差中加性遗传效应占0.67(95%CI=0.510.77),个体特异性环境因素分别占0.33(95%CI=0.220.49);危险行为与权威型养育方式呈负相关(r=-0.261,P<0.01),与专制型养育方式、家庭功能、分娩方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94,0.178,0.148,P值均<0.01),与应激生活事件、父母的教育程度、职业及母孕期情况等无统计学相关性。结论青少年危险行为受遗传和特殊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受遗传的影响较大,但父母的教育方式及家庭功能对该指标的影响不容忽视。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