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大豆抗胞囊线虫QTL定位

作者:袁翠平; 齐广勋; 李玉秋; 刘晓冬; 王英男; 王玉民; 赵洪锟; 董英山*
来源: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9, 41(06): 887-893.
DOI:10.19802/j.issn.1007-9084.2019066

摘要

大豆胞囊线虫病(soybean cyst nematode,SCN)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野生大豆是拓宽大豆抗病育种遗传基础的重要种质资源。为发掘野生大豆优异基因资源,利用SLAF-seq技术,以杂交组合"绥农14×ZYD03685"的亲本、126个F2单株及其衍生的F2:3家系为试验材料,进行了SLAF标签的开发、遗传图谱的绘制和QTL分析。共获得7783个SLAF标签用于遗传图谱绘制,遗传图谱总长度为2664.2 cM,20个连锁群的平均长度为133.21 cM。两个SCN抗性QTL(qSCN-1和qSCN-2)分别位于Chromosome 18(Chr 18)的4.25~4.31 Mb和13.50~13.81 Mb,分别解释了22.96%和10.96%的抗性(胞囊指数)变异,QTL区段内分别包含了6个和14个基因。qSCN-2区段未见有前人关于SCN抗性QTL的报道,为新的QTL。本研究为SCN抗性机制解析和利用ZYD03685进行SCN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