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及产后抑郁(PPD)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20例,单胎足月妊娠,年龄22~35岁,BMI 25~30 kg/m2,ASAⅡ级。所有产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使用0.5%布比卡因8~10 mg,硬膜外腔头端置管备用。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四组:C组(n=29)、S1组(n=28)、S2组(n=30)和S3组(n=29)。C组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1.5μg/kg+托烷司琼4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50 ml; S1组、S2组和S3组分别在C组配方基础上加入艾司氯胺酮0.1、0.2和0.4 mg/kg。镇痛泵参数设置:负荷剂量5 ml,持续输注量2 ml/h,单次剂量1 ml,锁定时间15 min,镇痛持续时间48 h。记录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艾司氯胺酮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术后镇痛补救例数、术后1周及6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情况和PPD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噩梦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S1组、S2组和S3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S1组、S2组和S3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总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S1组、S2组和S3组术后1周和6周EPDS评分与PP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S1组比较,S2组和S3组术后1周和6周EPDS评分与PPD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S1组、S2组和S3组产妇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四组产妇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比例和皮肤瘙痒、噩梦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产妇术后PCIA复合使用艾司氯胺酮可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提高术后镇痛效果,降低术后PPD的发生率,其中复合艾司氯胺酮0.2、0.4 mg/kg效果优于艾司氯胺酮0.1 mg/kg。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