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测定、分析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资源库活体保存的4种SPF级大鼠(SD、Wistar、F344和BN)的繁殖水平。方法 封闭群采用循环交配方法[1],近交系采用修饰平行线交配方法。检测4种品系SPF大鼠第1~4胎的产仔平均数、带仔平均数和离乳平均数,计算出离乳率。并记录初次交配日龄、初次生产日龄、初次生产间隔和所产各胎的胎间隔。结果 SD大鼠的产仔平均数为12~13只,前二胎繁殖水平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第3、4胎的各项检测指标结果相比第1、2胎呈现下降趋势;SD大鼠的离乳率为98.2%;SD大鼠的初次交配日龄、初次生产日龄、初次生产间隔分别为84、110.7、26.7 d左右,所产各胎的胎间隔在26~31 d。Wistar大鼠的平均产仔数为10~11只,前2胎的每窝产仔平均数、带仔平均数和离乳平均数水平基本相对稳定,3、4胎各项检测指标结果相比第1、2胎呈现下降趋势;方差分析结果也表现出所产各胎的产仔平均数有显著差异(P<0.05);Wistar大鼠的离乳率为98.3%;Wistar大鼠的初次交配日龄、初次生产日龄、初次生产间隔分别为91、118.5、27.5 d左右,所产各胎的胎间隔在25~30 d。F344大鼠第1~4胎的产仔平均数是8只,前3胎每窝产仔平均数、带仔平均数和离乳平均数基本维持相对稳定,第4胎各项检测指标比前3胎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方差分析结果也显示出各胎次的产仔平均数有显著的差异(P<0.05);F344大鼠的离乳率为98.4%;F344大鼠的初次交配日龄、初次生产日龄、初次生产间隔分别为92.7、122.7、30 d左右,所产各胎的胎间隔在27~40 d。BN大鼠第1~4胎的产仔平均数是5只,4胎的每窝产仔平均数、带仔平均数和离乳平均数基本维持相对稳定,BN大鼠的离乳率为98.9%;BN大鼠的初次交配日龄、初次生产日龄、初次生产间隔分别为82.8、124.6、41.8 d左右,所产各胎的胎间隔在33~37 d。结论 本资源库活体保存的4种SPF级大鼠繁殖水平较高,得到的繁殖水平参数为全国各区域实验大鼠规模化生产和国家啮齿类实验动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
-
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