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为肺腺癌经靶向药物治疗后诱导小细胞癌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1)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比患者靶向药物治疗前后的组织形态学改变;(2)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对比患者靶向药物治疗前后的组织抗原表达情况;(3)通过基因检测对比患者靶向药物治疗前后的靶基因改变。结果患者2016年肺穿刺病理诊断(右下肺)肺腺癌;HE表现为肿瘤细胞呈腺泡状及微乳头状生长,免疫组化:TTF-1(+)、Napsin-A(+)、CK7(+)、CgA(-)、Syn(-)、CDX-2(-)、P40(-)、WT-1(-)、Ki-67(约30%+),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ARMS-PCR)结果为:外显子19缺失突变(p.E746-A750del),ALK免疫组化检测结果阴性。遂服用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治疗,耐药后换服奥斯替尼治疗,无明显效果后于2018年4月再次行支气管镜活检,(右上肺)肺小细胞癌,HE表现为肿瘤细胞呈挤压巢状、细胞核染色质细腻,核浆比高,免疫组化:TTF-1(+)、Syn(+)、CD56(+)、NSE(+)、CK7(部分+)、P40(-)、Napsin-A(-)、Ki-67(90%+)。(右中肺叶)肺腺癌。HE表现为肿瘤细胞呈腺泡状生长,免疫组化TTF-1(+)、NSE(+)、Napsin-A(+)、CK7(+)、Syn(-)、P40(-);二代测序(NGS)法检测,肺小细胞癌成分检测结果:EGFR E19 p.E746-A750del,TP53 E8 p.R273H;肺腺癌NGS法检测结果:EGFR E19 p.E746-A750del,TP53 E8 p.R273H,ALK-EML4融合,PIK3CA E10 p.E542K。结论肺腺癌靶向药物治疗后发生了小细胞肺癌,可能由于靶向药物所致,机制不甚清楚,需要有价值的大样本加以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