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增强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交配过程的认识,利用急速冷冻、扫描电镜、组织学等技术,对其交配系统的形态功能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交配系统具有短尾派蟹类的典型特征,属于雄性G1长型。G1整体粗壮光滑,由链接腹部的原肢和内肢组成。内肢长而挺直,呈三角柱状,两侧边缘融合而成一缝合沟,内含输精管道,纵贯两端;基部背面近内侧开口比较大,外侧上覆盖1带羽状刚毛的肉状瓣膜,交配时阴茎可伸入(或通过瓣膜)开口的外侧部分;顶端含一类似火山口的通道,四周布满刚毛。G2整体细小,呈帆状,顶端内陷,上附4根透明状修长刚毛。G1/G2内肢管壁厚度不一,协作部分段近输精通道一侧均存在较薄管壁,具有一定收涨能力,交配时可封闭输精通道;G1内肢内部大部分中空,G2可深入部分以上存在含液滴的疏松结缔组织,且管壁内侧出现连接官腔的通道,可以推断此处精液和G1官腔积液可能存在某种形式的交流,而后半段出现肌肉组织。雌性阴门覆盖一光滑厚实的阴盖,可与所在胸节连接的关节左右摆动,由此控制阴门开合。阴道呈半月型,管壁较厚的一侧契入另一侧,且契入一侧附有厚实的肌肉束。由此可以推断,中华绒螯蟹交配时G1并没有直接插入雌蟹的生殖道内,而是与阴门及周边胸板直接契合,通过与G1共同进化出“对接状”的交配系统,以保障精荚精液等雄性产物成功通过阴道输入纳精囊内储存。本研究阐述了中华绒螯蟹交配系统潜在的内在协作机制,丰富蟹类授精生物学知识,可以为今后开展河蟹遗传育种及人工授精等相关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