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前后视盘血流的变化。方法对拟做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晶状体为中度混浊的青光眼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和术后3个月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采用视盘血流高清模式4.5 mm程序(Angio HD Disc 4.5 mm),分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视盘和盘周的血流密度变化。手术中Phaco的灌注瓶高统一设置为60~65 cm。结果共观察36例(37眼),术前及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视盘内所有血管密度分别为(52.78±3.59)%、(44.90±3.59)%、(49.56±5.32)%、(51.18±6.68)%、(53.94±5.64)%;视盘内所有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43.64±2.91)%、(36.71±4.09)%、(40.72±6.73%)、(41.96±6.17)%、(46.2±5.47)%,术后1 d均较术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1周均开始逐步回升,术后3个月时达术前水平,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幅图像所有血管血流密度、整幅图像所有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盘周所有血管血流密度和盘周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在术前、术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岁以上组和70岁以下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组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组间在术前、术后视盘血流密度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没有影响,但对视盘内的血流密度有显著影响,第1天显著下降,术后逐步恢复,3个月时接近术前水平;但对视盘周围的血流没有影响。
-
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