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兵法万变不离其宗,皆以攻击与打败敌人为目标、守护己方安全为前提,治病救人也与之相似,遣方用药意在祛除病邪,同时也要顾护正气,从而使病人恢复健康。兵法中的攻守与中医的攻法、补法有相通之处。张仲景受时代影响,较为注重“攻”法,即以祛邪为主。对于邪实之证,如阳明腑实证、痞证、结胸、水气等,有邪必攻。感受外邪,速攻速决,如治疗外感的方剂随着病邪由太阳到阳明的深入而变换,由表及里依次为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白虎汤。此外,进攻重速,收兵也需及时,中病即止,张仲景多次提到“停后服”“止后服”,即体现了该思想。在治疗虚实夹杂证时,张仲景多以祛除病邪为主,扶正补虚为辅,且补虚目的并非补其不足,而是为了使机体能承受药物的攻伐之力,补虚多是在病邪祛除后进行,如十枣汤服后需“糜粥自养”。当正气犹存,可耐受药力时,更是纯攻无守,如抵当汤。纯攻非长久之计,当中病即止。兵法思想与中医学有互通之处,可借兵法理解历代中医学说的理、法、方、药,但二者也存在差异,应有所取舍地学习与借鉴。
-
单位医药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