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加味逍遥散治疗肝郁气滞型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疗效及对胃肠神经递质和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2组患者均行生活方式调整,对照组口服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口服加味逍遥散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周完全自发排便次数(CSBMs)、便秘主要症状积分、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肝郁气滞证积分、结肠传输排空率和胃肠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和一氧化氮(NO)]水平变化,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1)对照组脱失6例,剔除2例,完成研究72例;观察组脱失5例,剔除4例,完成研究71例。(2)治疗后,2组患者周平均CSBMs较治疗前增加,便秘主要症状积分、肝郁气滞证积分和PAC-QOL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周平均CSBMs高于对照组,便秘主要症状积分、肝郁气滞证积分和PAC-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3)治疗后,2组患者48 h和72 h标记物的排出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48 h和72 h标记物的排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4)治疗后,2组患者S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0.01),5-HT、SS、NO和VIP水平明显下降(P <0.01),且治疗后观察组SP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1),5-HT、SS、NO和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1)。(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96%(66/71),高于对照组的77.78%(5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4,P <0.05)。(6)治疗后,观察组排便正常率(每周SCBM≥3次)为57.75%(41/71),高于对照组的38.89%(28/72)(χ2=5.091,P <0.05)。结论加味逍遥散内服治疗肝郁气滞型STC的临床疗效优于四磨汤口服液,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神经递质,改善胃肠动力有关。
-
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盐亭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