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氰胺(酸)对肾脏毒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灯; 袁心刚; 吴盛德; 魏光辉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9, (10): 1362-1366.
DOI:10.13406/j.cnki.cyxb.2009.10.016

摘要

目的:研究三聚氰胺(酸)对肾脏的毒理损害。方法:将新生鼠和成年鼠分别分为三聚氰胺高剂量组(NM,M),三聚氰胺低剂量组(Nm,m),三聚氰酸高剂量组(NA,A),三聚氰酸低剂量组(Na,a),三聚氰胺-三聚氰酸高剂量组(NMA,MA),三聚氰胺-三聚氰酸低剂量组(Nma,ma)和正常对照组(NN,N)。给予相应剂量三聚氰胺(酸)灌胃持续两月,于灌胃3、15、60 d随机处死各组大鼠,称取体重、肾重,检测血液常规生化指标;观测肾脏组织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NMA组及Nma组体重先增加,然后减少。MA组及ma组体重持续减轻。各给药组随着灌胃时间延长,肾脏晶体不断增加。电镜显示含结石肾小管微绒毛减少或消失,粒细胞浸润等炎性反应。各给药组随着灌胃时间的延长,肾体重比、尿素氮、肌酐、尿酸值增加。结论:三聚氰胺(酸)可以在大鼠肾脏形成晶体样结石;三聚氰胺(酸)成年鼠的肾毒性大于新生鼠;三聚氰胺(酸)混合物毒性大于单体;三聚氰胺(酸)形成晶体数量与时间、剂量呈正相关;三聚氰胺(酸)毒性存在个体及窝别差异。

  • 单位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