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CSC)患眼行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后黄斑区形态及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的渗漏点位于黄斑中心凹500 μm范围之内的cCSC14例(14只眼)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使用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覆盖黄斑中心凹神经上皮层脱离区域治疗。观察治疗前, 治疗后2周, 1和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和视网膜下液(SRF)高度、黄斑区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SRVD)、深层血流密度(DRVD)、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CCVD)、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周长、和环绕FAZ区域300 μm范围内的血流密度(FD-300)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周, 1和3个月BCVA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周SRF高度[158.50(73.00, 263.50)μm]、1个月[91.50(33.50, 261.00)μm]、3个月[0.00(0.00, 131.00)μm], 均低于治疗前[160.00(118.25, 303.25)μm](均P<0.05)。治疗后2周CMT[(339.86±117.37)μm]与治疗前[(316.36±121.22)μm]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CMT[(271.86±132.16)μm]、3个月[(206.43±94.03)μm]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周SFCT[(340.64±92.27)μm]、1个月[(306.00±71.62)μm]与治疗前[(341.14±115.96)μm]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个月SFCT[(257.57±78.78)μm]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1和3个月SRVD、DRVD及FAZ与治疗前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周CCVD(53.93±8.53)%、3个月(56.35±8.18)%均高于治疗前(49.90±7.48)%(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 治疗后3个月SRF高度与SFCT呈显著正相关(r=0.68, P=0.007), 与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旁中心凹血流密度呈负相关(r=0.62, P=0.017), 与其他视网膜血流密度及脉络膜血流密度均无相关性。结论 577 nm阈下微脉冲激光能有效降低cCSC患者患眼的CMT、SFCT、SRF高度, 增加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密度, 但对视网膜血流密度尚未产生明显影响。
-
单位扬州大学; 苏北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