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肾动脉狭窄与肾动脉主干的形态学特征,特别是与肾动脉变异曲度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62例肾动脉狭窄的患者[男性37例、女性25例,年龄36~78(52.64±16.32)岁]进行肾动脉CT血管造影(CTA),分别测量狭窄侧与非狭窄侧的肾动脉主干的平均管腔直径、管腔横截面积、长度、主干CT值、肾动脉主干强化CT值与腹主动脉强化CT值的比值(RA/AA)、肾皮质的平均强化CT值、最大曲度、肾动脉主干起点至最大曲度顶点的距离以及狭窄侧肾动脉主干起点至狭窄近端的距离。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肾动脉狭窄62支,对侧肾动脉正常62支,伴有斑块形成的肾动脉狭窄侧,其肾动脉走行的最大曲度(0.15±0.02)明显大于非狭窄侧(0.08±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87,P<0.05),而狭窄侧与非狭窄侧的肾动脉主干的平均管腔直径、管腔横截面积、长度、肾动脉主干CT值、RA/AA、肾皮质的平均强化CT值分别为(5.39±0.53)mm、(20.52±7.22)mm2、(34.51±13.12)mm、(349.54±51.23)HU、(94.25±3.46)%、(278.41±35.47)HU和(5.27±.062)mm、(18.97±5.05)mm2、(35.27±14.74)mm、(353.31±54.37)HU、(93.46±3.62)%、(284.21±37.92)HU,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58、1.385、0.303、0.397、1.242、0.879,均P>0.05)。狭窄侧与非狭窄侧肾动脉主干起点至最大曲度顶点的距离分别为(9.62±1.34)cm和(9.79±1.4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3,P>0.05)。狭窄侧肾动脉主干起点至狭窄近端的距离为(9.42±1.61)cm,与肾动脉起点至最大曲度顶点的距离[(9.62±1.34)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2,P>0.05 )。结论 CTA能够直接显示肾动脉水平的形态,其变异曲度与肾动脉狭窄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