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慢性心力衰竭病因复杂,与遗传、饮食、年龄和多种心血管疾病相关。为提高中医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认识,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并结合临床经验,对"虚气留滞"理论进行剖析,总结出心气亏虚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基础;气滞、血瘀、痰饮及水湿是其重要病理因素;其病位在心,与五脏密切相关。并从心力衰竭不同阶段(A、B、C、D四个分期)探讨"虚气留滞"的表现,得出心力衰竭在不同阶段时,"虚气"与"留滞"的表现有所差异。其中A、B阶段以虚重滞轻为主,C阶段以虚滞并重为主,D阶段以虚轻滞重为主。虚气与留滞互为因果,呈螺旋式进展,影响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转归。因此,正确认识慢性心力衰竭"虚气留滞"病机,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