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围术期延时足量应用比伐芦定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 795例接受PPCI的A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围术期抗凝策略不同,将患者分入肝素组(n=1 407)和比伐芦定组(n=388)。肝素组:冠状动脉造影前静脉注射5 000 U肝素钠,PCI术前补充至100 U/kg;若术程>1 h,每小时追加1 000 U;若活化凝血时间<225 s,给予肝素钠20 U/kg静脉推注。比伐芦定组:PCI术前静脉推注负荷剂量0.75 mg/kg,然后以1.75 m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若活化凝血时间<225 s,追加比伐芦定0.30 mg/kg静脉推注;比伐芦定最长应用时间为4 h[从1.75 mg/(kg·h)剂量开始计算时间]。采用倾向性匹配法校正组间差异。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及PPCI相关资料,PPCI术后30 d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前,比伐芦定组患者的年龄、既往脑卒中比例、CRUSADE评分均大于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前,肝素组患者的闭塞病变比例、支架直径均大于比伐芦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PPCI相关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前,两组患者PPCI术后30 d终点事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比伐芦定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肝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素比较,围术期延时足量应用比伐芦定可降低接受PPCI的AMI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改善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