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腺肌病(AM)的免疫学状态改变及影像学评估。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1年12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86例AM患者,HIFU消融术治疗前后行血清补体C3、C4、辅助性T细胞17与调节性T细胞比值(Th17/Treg)检测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比较AM患者治疗前后超声特征以及MRI测量参数、血清补体C3、C4、Th17/Treg水平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治疗后血清补体C3、C4、Th17/Treg水平与消融率、无灌注区MRI参数的相关性。结果:AM患者HIFU治疗前超声显示子宫壁肌层回声不均匀,肌层血流信号丰富,病灶血运丰富;MRI表现为子宫不均一性体积增大,子宫壁明显增厚,与子宫结合带分界不清,信号不均匀,动态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均略低于附近的正常子宫内肌层。AM患者HIFU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超声显示子宫肌层回声不均匀,肌层血运明显减少,MRI显示子宫壁增厚程度减轻,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表现为中央无强化的灌注区,周边结节状或不规则形强化即为残余病灶,消融率为90%左右。HIFU治疗后血清补体C3、C4水平、残余病灶ADC值、MSI值显著升高(P<0.05),而HIFU治疗后Th17/Treg、无灌注区ADC值、MSI值显著下降(P<0.05)。HIFU治疗后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消融率、无灌注区ADC值以及MSI值存在显著负相关(P<0.05),而Th17/Treg与消融率、无灌注区ADC值以及MSI值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HIFU治疗AM患者后的免疫学状态改变以及MRI评估有助于预测AM患者的预后,并指导临床医师对AM患者后续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