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论语》中,孔子将“君子”和“小人”视作道德人格的典型。他赋予“君子”理想人格,同时以“小人”行为警示众人,以期恢复社会等级秩序与礼乐文明。在中国儒学思想以及《论语》传入俄罗斯后,《论语》俄译本作者深度考量本土读者的趣味和习惯,结合个人对儒学思想的理解,对“君子”和“小人”进行了较为准确的翻译加工,使之能够正确传递出原文所表达的含义。本文以贝列罗莫夫《论语》俄译本为例,探讨这一问题。

  • 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