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肾性贫血作为慢性肾病患者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为红细胞的生成减少、寿命缩短、丢失增加,最终可导致慢性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文章主要对慢性肾病肾性贫血的中医病因病机和中医治疗进行分析、归纳和阐述。慢性肾病病久迁延不愈,脏腑功能失调,水液代谢失衡,脾运失健,气血生化乏源,病久湿毒内蕴,瘀血阻络,戗伤气血,发为贫血。病机本虚标实,脾肾亏虚为发病之本,水湿、浊毒、瘀血兼夹为标。治当标本兼顾,健脾益肾、补益气血、利湿泄浊、解毒活血和络。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是江苏省名中医孙伟教授提出的治疗慢性肾病的基本大法,我们临床采用该法治疗肾性贫血,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方中生黄芪补气生血,太子参益气生津、健脾养胃,白术重在补气健脾、化湿利水,参、术、芪配对健脾补肺,使气血生化有源;郁金行气解郁、活血止痛,当归养血活血,川芎活血行气,三药同用,共奏活血祛瘀、养血和血之功;泽兰、泽泻利湿清热,虎杖、六月雪、土茯苓三药共奏利湿排毒之效;制大黄活血祛瘀,泄下通腑。本方一可保护残余的肾功能,延缓疾病进展速度;二可促进体内肌酐、尿素氮等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减轻毒素对红细胞生成的抑制。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