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钠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尚不十分明确,仍有许多疑题待研究。文中研究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神经元钠电流的变化。方法 SD雄性大鼠,周龄4~6周,采用结扎L5脊神经的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术后14d时采用酶消化法急性分离模型组损伤侧组(SNL组)以及假手术组(Sham组)L5 DRG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神经元钠电流。结果 SNL-L5组DRG神经元河豚毒素敏感型钠电流(TTX-S INa)密度峰值较Sham组增高(P<0.05),河豚毒素非敏感型钠电流(TTX-R INa)密度峰值较Sham组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SNL组TTX-S INa的激活曲线向超极化移动了8.5mV(P<0.05),稳态失活曲线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TTX-R INa激活向超极化移动7.4mV(P<0.05),稳态失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9.6mV(P<0.05)。结论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损伤DRG神经元2种钠电流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提示损伤神经元不同类型的钠通道在神经病理性痛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