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疗效价值初探

作者:伍晓鸣; 谢昭鹏; 卢岷; 董桂芳; 冉海涛
来源: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 20(02): 106-109.
DOI:10.3969/j.issn.1008-6978.2018.02.011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应用相同内科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组加用(面部局部三线取穴法:神庭、印堂、水沟、承浆、阳白、鱼腰、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太阳、下关及颊车)针灸治疗,每天1次,持续2个疗程,共计28 d。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第1、3、7、14、28天患者双侧面动脉及其分支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及阻力指数(RI)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侧面动脉及其分支Vs、Vd均低于其健侧,RI均高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灸治疗组与对照组上述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患者患侧面动脉及其分支Vs、Vd均逐渐增高,RI逐渐降低,针灸治疗组变化更加明显。治疗7 d后,针灸治疗组患侧面动脉及其分支Vs、V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I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8 d后,针灸治疗组患侧面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基本恢复正常,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侧面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仍低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实时动态、定量监测周围性面瘫患者针灸治疗过程中面动脉血流参数变化,可作为针灸治疗周围型面瘫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