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口头文学的神圣性和世俗性是由演述场域确认的。演述场域兼具时间性和空间性维度,神圣时间往往通过年代增强神圣性,“神显”将世俗因素神圣化。在神圣性笼罩之下,文本趋于固定性和神圣性的特征,歌手职责是储存、记忆和解读神圣文本,受众则聆听并熟记演述文本和操演实践。在世俗场域中,文本具有新生性和开放性的特征,歌手的主要任务是承续、创编和表演文化文本,受众亦参与到意义的生成和传递中。在无文字社会中,人类的文化贮存在口语记忆之中,神话、古史和史诗等混杂交融在一起,难以划分。文字诞生和广泛使用之后,文字记录代替了部分口语记忆,神话与历史在功能上渐行渐远。史诗跻身于记忆之后、历史之前,在虚构和真实之间延续着人类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