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土文明涵盖的地理空间,包括游牧和农耕两种类型。其中农耕类型因受到环境、资源等自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生态角度可称其为水土社会。通过对介休案例的分析可知,水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由水土社会到水土信仰,再回归水土利用和水土资源,形成自然与人文的实践性关联。数千年来,黄土文明的农耕类型因袭着这样的乡土社会绵延未绝。若将该社会称为"超稳定结构"的话,其关键原因在于生态,是生态原因促成了水土社会数千年结构延续的"超稳定"奇迹,而如今出现的终结兆头则源于生态与社会固有关系的日趋断裂。这样的断裂直接动摇了乡土中国的文化根基,也就是损坏了敬天、重土、亲水、束人的信仰理念。若要修补,除非从根基处予以复兴,重新树立与自然相依为命的观念。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