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血迷路屏障破坏的特发性突发性聋(突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耳内科住院治疗的成人单侧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内耳3D-FLAIR MRI平扫和强化扫描结果分为内耳正常组和内耳异常组, 内耳异常组进一步分为单纯血迷路屏障破坏(blood-labyrinth barrier breakdown, BLB-B)组和BLB-B伴渗出组, 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性别、年龄、侧别、基础疾病、头晕/眩晕、前庭功能、听力损失程度、听力分型和疗效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共收集资料完整的特发性突聋患者150例, 其中男68例, 女82例, 年龄(46.2±14.6)岁;内耳正常组67例, 内耳异常组83例(BLB-B组13例, BLB-B伴渗出组70例)。内耳正常组和异常组间比较:头晕/眩晕伴发率、耳聋侧别、听力损失程度、听力分型、前庭功能[冷热试验、头脉冲试验(HIT)和前庭自旋转试验(VAT)]异常率、疗效分布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内耳正常组、BLB-B组、BLB-B伴渗出组三组间比较, 头晕/眩晕伴发率、耳聋侧别、听力损失程度、听力分型、前庭功能[冷热试验、肌源性前庭诱发电位(VEMP)、HIT、VAT]异常率、疗效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间两两比较, BLB-B组与正常组间, 前庭功能(冷热试验、VEMP、HIT、VAT)异常率和疗效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LB-B伴渗出组与正常组间, 头晕/眩晕伴发率、耳聋侧别、听力损失程度、听力分型、前庭功能(冷热实验、HIT、VAT)异常率、疗效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LB-B组与BLB-B伴渗出组间, 各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内耳3D-FLAIR MRI增强扫描显示血迷路屏障破坏的突发性聋患者, 耳蜗和前庭功能受损重, 预后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