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探讨干扰素(IFN)的抗病毒机制,构建pcDNA3.1-IFNα、pcDNA3.1-IFNβ、pcDNA3.1-IFNγ 3个重组表达载体,分别转染PK15细胞,并以pcDNA3.1空载体作为对照(NC),24 h后以感染复数(MOI)为1接种猪伪狂犬病毒(PRV)HNJY株,然后分别在接毒后24、36、48 h收细胞。提取细胞中病毒基因组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的方法检测gD基因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量;提取细胞RNA,反转录后采用qPCR检测细胞因子IFNα、IFNβ、IFNγ、ISG15、IL6、IL1β和IL10的表达量。观察细胞表型变化,IFNγ试验组的PK15细胞感染PRV后细胞表型变化与对照组相类似,IFNα和IFNβ试验组的PK15细胞感染PRV后正常形态细胞更多。qPCR检测gD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IFNα和IFNβ试验组gD基因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均极显著上调(P<0.05);IFNγ试验组gD基因的表达量在24、36 h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48 h差异不显著。qPCR检测细胞因子的表达量,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IFNα、IFNβ、IFNγ的表达量均极显著上调(P<0.01);IFNα和IFNβ试验组能显著诱导ISG15的表达,但IFNγ试验组不能显著诱导ISG15的表达;IFNα、IFNβ和IFNγ试验组均能诱导IL6、IL1β的上调表达;IFNβ和IFNγ试验组能诱导IL10的上调表达,但IFNα试验组不能显著诱导IL10的表达。综上,不同干扰素通过调节机体不同细胞因子的表达影响PRV的增殖。
-
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动物科技学院; 河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