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面对不公平事件,利益无关的他人为什么愿意牺牲己身利益进行第三方惩罚行为?间接互惠理论认为亲社会行为可以帮助个体在群体中建立良好声誉,以便在以后的社会互动中得到更好的对待。先前研究发现分配者在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会给予先前经济博弈中第三方惩罚者更公平的分配,但这种慷慨或许与惩罚者暗含的对不公平的惩罚威慑相关。本研究设计了3个实验,检验了第三方惩罚者获得的公平回馈源于惩罚威慑还是基于亲社会声誉的间接互惠。实验1招募了34名大学生,被试被要求观察三人互动游戏,其中两方进行金钱分配,第三方决定是否花钱对做出不公平分配的个体进行惩罚。随后,被试作为分配者与先前游戏中的第三方惩罚者和不作为者完成最后通牒博弈和独裁者博弈任务。结果表明,在没有惩罚权力的独裁者博弈中,第三方惩罚者仍旧获得显著高于不作为者的分配额,且双方的分配差异比最后通牒博弈中更大。该结果表明被试对第三方惩罚者更公平的分配并不是源于其惩罚威慑。其后,为了进一步验证被试给予先前第三方惩罚者的慷慨分配是基于亲社会声誉的间接互惠,实验2招募了33名大学生,在实验1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第三方的声誉评分。实验2重复了实验1的结果,亲社会声誉评分可以在第三方行为类型与独裁者博弈任务中的分配额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实验3招募了35名大学生,让被试与先前第三方完成独裁者博弈游戏,并通过操纵先前第三方的行为选择和行为最终惩罚效果来分离第三方行为意图和惩罚结果。结果发现,不论第三方行为最终是否形成有效惩罚,被试对选择惩罚干预的第三方都会给与更公平的回馈,且人们在与第三方进行分配时,会同时考虑到惩罚行为的意图和结果。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在社会互动中,人们感知到第三方惩罚行为释放的亲社会信号,而非惩罚威慑信号,并基于此声誉信号回馈给第三方惩罚者更慷慨的分配,这一效应与惩罚效果无关。总而言之,本研究为间接互惠视角下的第三方惩罚行为提供了新的证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