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城市昆明公路隧道大气中PM2.5理化特征分析

作者:王成辉; 闫琨; 韩新宇; 施择; 毕丽玫; 向峰; 宁平; 史建武
来源:环境科学, 2017, 38(12): 4968-4975.
DOI:10.13227/j.hjkx.201702052

摘要

为研究高原地区机动车尾气排放特征,选取昆明市草海隧道内大气PM2.5为研究对象,并对样品中的水溶性离子、碳组分、多环芳烃、无机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内PM2.5质量浓度为225.65312.84μg·m-3,是同期环境大气中PM2.5浓度的1114倍,PM2.5中碳组分所占比重最高,约占总质量浓度的35.73%,其次无机元素占21.78%,离子组分在4.79%5.52%之间,含量最低的是多环芳烃,占0.25%0.32%;离子组分中Ca2+和SO42-含量较高,占总离子浓度的77.78%80.17%,显示为地壳来源,其次是NH4+、NO3-的浓度也相对较高,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源;草海隧道PM2.5中以分子量相对较大、不易挥发的4、6环PAHs为主,机动车尾气对PM2.5中多环芳烃的贡献十分显著,毒性最强的Ba P浓度是国家规定浓度限值的2329倍,高原草海隧道大气中存在PM2.5暴露健康风险;隧道大气PM2.5中元素由PCA分析显示机动车尾气和道路扬尘来源占比约61.64%,其次机械磨损排放源占比约为17.49%,最后为轮胎磨损排放源,占比为9.11%;云贵高原大气低压低氧条件下,机动车发动机燃料不完全燃烧几率较高,导致机动车尾气PM2.5中的OC以及PAHs排放量增加.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