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时代,"君子"被赋予了丰厚的道德底蕴,成为孔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标准。对《论语》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君子"的翻译,不同的《论语》译本呈现出不同。尤其是在英译本中,"君子"的翻译更是多样。韩译本的"君子"翻译相对简单,一般是直译成"■"。任子轩则采取了归化的翻译策略,根据君子的内涵,对君子进行了比较多彩的翻译。因为她翻译的目的是宣扬精神而不是普及知识,所以从目的论的视角来看,她的翻译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