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下行微创血肿清除术(MIHR)治疗在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患者手术方式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洛阳市中医院收治的78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神经神经内镜组和显微镜组各39例。神经内镜组患者在神经内镜下实施MIHR术,显微镜组患者在显微镜下实施MIHR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3 d、7 d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昏迷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和预后优良率。结果 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开长度、总住院天数分别为(104.72±22.39) min、(1.89±0.41) cm、(14.38±2.31) d,明显短于显微镜组的(167.45±29.44) min、(2.73±0.52) cm、(16.72±2.37) d,术中总出血量为(74.59±18.47) m L,明显少于显微镜组的(138.62±20.59) m L,血肿清除率为(92.42±3.39%)%,明显高于显微镜组的(89.73±3.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预后优良率分别为10.26%、92.31%,分别与显微镜组的17.95%、76.9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患者术后3 d的SOD、GSH-Px水平分别为(75.83±5.51) U/L、(128.32±20.17) U/m L,术后7 d分别为(85.71±5.59) U/L、(158.49±18.44) U/m L,明显高于显微镜组患者术后3 d的(71.58±5.28) U/L、(113.29±20.68) U/m L和术后7 d的(77.93±5.43) U/L、(142.62±19.43) U/m L,MDA水平术后3 d、7 d分别为(10.36±1.74)μmol/L、(7.29±1.55)μmol/L,明显低于显微镜组的(11.59±1.71)μmol/L、(8.67±1.68)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神经内镜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1.48±4.64)分,明显低于显微镜组的(16.92±4.76)分,GCS评分为(13.17±1.45)分,明显高于显微镜组的(11.92±1.3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MIHR术比较,神经内镜下MIHR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更能优化手术路径,减轻组织分离,提高血肿清除效果,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有助于术后恢复,减轻神经损伤程度,降低昏迷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位
    河南省人民医院;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