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2013年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艾滋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苗海英; 梁晓英; 夏米西努尔·苏来曼; 樊于生; 宋爱军; 王亚丽
来源: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5, 30(02): 36-38.
DOI:10.13215/j.cnki.jbyfkztb.1407009

摘要

目的了解新疆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艾滋病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防治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96─2013年水磨沟区上报的艾滋病病例资料。结果水磨沟区累计报告感染者/患者1 642例,死亡341例;2007—2013年新报告病例899例,每年新报告病例数总体呈下降趋势,由2007年162例下降到2013年128例;感染者以男性为主1 100例、占67.0%,女性542例、占33.0%;2049岁年龄组居多,共1 530例占93.2%,50岁以上比例增加;感染途径以注射吸毒血液传播961例为主,占58.5%,性传播比例逐渐上升,由2007年22.2%上升到2013年68.8%。结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新报告HIV例数下降,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但死亡人数增加;注射吸毒经血液传播的比例逐渐下降,性传播途径上升,艾滋病存在向一般人群蔓延的危险,应加强对性传播途径的干预。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