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行为与态度,对儿童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选取"壮乡"南宁市武鸣区为对象,探究壮族地区家庭教养方式现状,结果表明:1)整体而言,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具有较高一致性,均表现出较多的过分保护与过度干涉行为。2)关于壮族地区父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与否认、过度保护维度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或边缘显著高于)女生。3)关于壮族地区母亲教养方式,在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偏爱被试维度上,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惩罚与严厉、偏爱被试维度上,不同文化水平的母亲存在显著差异。4)在过度保护维度上,壮族父亲边缘显著高于汉族父亲。5)在拒绝与否认、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与过度保护维度上,壮族母亲显著高于(或边缘显著高于)汉族母亲。6)在偏爱被试维度上,母亲文化水平与民族呈现边缘显著的交互效应,即母亲文化水平对其偏爱行为的影响因民族不同而呈现出显著性差异。由此可知,壮族与汉族家庭教养方式可能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建议壮族家长减少对子女的过度保护、惩罚、否认等消极教养行为,给与他们更多的关怀与鼓励,以促进每个孩子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