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黄河流域河南段是黄河流域地形地貌特征最特殊的地区,估算和量化本区域植被和土壤有机碳储量、有机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对于准确评估黄河流域碳收支平衡、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河南省第六次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数字高程模型和其他文献资料,对黄河流域河南段(行政区域)的植被和土壤类型、有机碳贮量和有机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探讨其成因和增碳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以栽培植被为主,面积为3.28×104 km2,占比74.59%,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中部、东部和伊洛河两岸谷地;其次为落叶阔叶林,面积为6.80×103 km2,占比15.57%,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域的西南部,优势种包括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和槲栎(Quercus aliena Bl.)等。(2)土壤以潮土和褐土为主,面积分别为1.55×104 km2和1.54×104 km2,占比分别为35.23%和35.12%,潮土集中于东部,褐土分布在西部;其次为棕壤,占比11.61%,主要分布在西南部。(3)研究区植被有机碳贮量为53.24 Tg,其中落叶阔叶林有机碳贮量为24.88 Tg,占比46.73%,栽培植被有机碳贮量23.71 Tg,占比44.54%;土壤有机碳贮量(土层100 cm)为294.92 Tg,其中褐土和潮土有机碳贮量分别为108.04 Tg和91.54 Tg,占比分别为36.63%和31.04%。(4)植被有机碳密度在5.70—36.37 Mg·hm-2之间,平均有机碳密度为12.12 Mg·hm-2;土壤有机碳密度(土层100 cm)在14.9—151.2 Mg·hm-2之间,平均有机碳密度为67.12 Mg·hm-2;总有机碳密度(植被和100 cm土层)在15.09—187.57 Mg·hm-2之间,呈西南和中北部高而中部和东部低的分布特征;在海拔梯度上,植被、土壤及总有机碳密度表现为平原(<200 m)<丘陵(200—500 m)<低山(500—1 000 m)<中山Ⅰ(1 000—1 500 m)<中山Ⅱ(>1 500 m)。综上所述,黄河流域河南段的植被、土壤及其有机碳密度在水平方向和海拔梯度上呈现空间分异特征。中部和东部有机碳密度相对较低,植被主要为栽培作物,土壤以潮土为主;西部(尤其是西南部)有机碳密度高,是森林植被和灌丛的主要分布区,土壤以褐土和棕壤等相对高有机碳密度的土类为主。保护好西部(尤其是西南部)良好的植被资源,改进中部和东部栽培作物的耕作和管理方式,是稳定和增加黄河流域河南段碳贮量的关键举措。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