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有效性。方法 便利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娄底市中心医院疼痛中心门诊就诊的符合纤维肌痛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观察组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治疗,对对照组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模拟安慰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持续12周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5、30、90 d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压痛点个数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vs 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77,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对比[(6.42±1.02)分vs (6.45±1.0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2, P>0.05);治疗后15 d[(5.13±0.87)分vs (6.34±0.92)分]、治疗后30 d[(4.25±0.65)分vs(5.58±0.84)分]、治疗后90 d[(2.54±0.32)分vs (4.21±0.54)分],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4、6.859、14.572,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压痛点数对比[(14.23±5.23)点vs (14.56±4.89)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2,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压痛点数显著少于对照组[(6.54±3.24)点vs (10.25±4.21)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5,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比[(18.52±4.52)分vs (18.67±5.8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1,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7.45±2.45)分vs (12.58±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68,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对比[(16.54±4.32)分vs (16.84±5.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0,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8.21±3.11)分vs (13.25±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8, 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16.67%vs 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 P>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患者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