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杜甫晚年去蜀的原因,向有争议。杜甫作于广德二年(764)的《破船》诗,因涉及其东下出峡之必要交通工具,故此诗与其去蜀关系甚大,且隐含着杜甫去蜀的复杂心态,由此可探寻杜甫晚年去蜀心境。《破船》算得上是杜甫去蜀前一年的一封"诀别书",其中蕴含着典型的儒、释、道思想。《破船》诗与佛教"身如破船"之喻有某种联系,而此后他去蜀泛舟吴楚,与他在开元十九年(731)第一次南游吴越时遇旻上人而与佛教结缘事产生了情感上的遥通。《破船》诗让我们在读懂杜甫泛舟江湖的"江海心"的同时,还理解了他这种选择背后的宗教情结与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