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输水输沙规律研究

作者:倪晋; 虞邦义; 张辉; 王久晟
来源: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2020, 51(11): 132-137.
DOI:10.13928/j.cnki.wrahe.2020.11.016

摘要

识别淮河干流水沙输运机制及运行规律,是当前淮河治理中亟待解决的基础问题。选择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作为典型,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学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河道的水沙输移特性。结果表明,高滩深槽的断面型式与狭窄的滩面造成本段滩地分流比偏低,行洪主要依赖于主槽。近期河道的泄流能力有所增加,是自然演变、人工采砂与河道整治三者共同驱动的结果,其中河道整治的贡献率最大且作用不可替代。河道的洪水传播速度与来流量存在较强的相关性,在漫滩行洪阶段(2 900 m3/s≤Q<4 500 m3/s),滩地水流对主槽水流的阻滞作用明显,相应洪水传播时间也较长。以水文站输沙率公式为基础,推导了河道冲淤量与水流条件的经验公式,并提出大水冲刷,小水淤积的流量阈值为3 400 m3/s。考虑冲淤状态的影响,对已建挟沙能力公式进行改进。经验证,修正后的挟沙能力公式能够反映实际。上述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治淮提供参考。

  • 单位
    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水资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