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揭示大兴安岭地区重度火烧迹地在植被恢复后土壤氮素分布特征,本研究选取以1987年"5·6"大火后的重度火烧迹地经过人工恢复、人工促进天然恢复和天然恢复的林分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全氮、14 d可矿化氮、无机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和微生物量氮进行探究。结果表明:①3种不同恢复方式下,天然恢复的林分土壤全氮储量最高,全氮含量均为上层土壤大于下层土壤。②土壤14 d可矿化氮与铵态氮分布规律相似,其由大到小顺序为:天然恢复、人工促进天然恢复、人工恢复。硝态氮与微生物量氮含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天然恢复、人工恢复、人工促进天然恢复。天然恢复的硝态氮与微生物量氮含量显著大于人工恢复和人工促进天然恢复(P<0.05)。③土壤有机碳、pH、容重与全氮、有机氮和微生物量氮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碳氮比(C/N)与硝态氮和铵态氮呈极显著相关关系。在土壤氮素各指标之间,微生物量氮与全氮、有机氮和14 d可矿化氮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植被生长主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氮,本文通过对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和14 d可矿化氮在不同恢复方式下的分布规律和结果表明,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在天然恢复30 a后土壤中无机氮更利于植被的生长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