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南宁市伊蚊种群、密度、分布、季节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评估登革热发生和流行的风险。方法收集南宁市各监测点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参照国家登革热风险评估标准进行南宁市登革热风险评估。结果 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间,南宁市的伊蚊均为白纹伊蚊,未发现埃及伊蚊,均未检出登革热病毒。每年3月,伊蚊幼虫、成虫的密度逐渐升高,4—10月为全年较高时段、6—8月达最高水平,在11月至次年3月,为密度较低时段;幼虫、成虫均可越冬。不同月份、年份的伊蚊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伊蚊密度与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日照时间、相对湿度、降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平均气压存在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伊蚊幼虫密度由高到低的场所依次为花鸟市场、废品收购站、居民区、公园、医院、工地,成蚊密度依次为公园、居民区、医院、废品收购站和工地。结论南宁市白纹伊蚊分布广泛,6—8月期间登革热输入和本地传播的风险较高,应加强登革热的预测预警,采取有效防控措施,防止发生流行。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