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时期,部分彝族子弟求生存和谋发展的愿望被国民党军统组织所利用,他们以招收成都军校学生为幌子,在"乐西公路"筑训班采取貌似自愿报名的公开方式,通过精挑细选和隐瞒真实信息等手段,将不明真相的彝族学员带到重庆,送入国民党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训练班,企图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地方军政协助人。但受特定时间、空间、文化的影响,军统机构在彝区的组织、活动基本尚未成熟即夭折。梳理和呈现这一史事,能让读者从一个特殊视角了解民国时期所谓"独立倮倮"与汉区,乃至与中国以外的世界之间实际存在千丝万缕,或直接或间接的复杂联系;看到在对于制度的顺从与抗争和身份的认同等方面,彝人个体实际仍有主观能动的余地。由此,提示读者理解中国内地边疆"中间圈"的彝区在现代化进程中之曲折经历,包括当事人的博弈策略及后果。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