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中不同穿刺目标肾盏治疗铸型肾结石的疗效差异。方法 407例铸型肾结石患者,按照穿刺路径不同分为上盏后组穿刺组(138例)、中盏后组穿刺组(157例)和下盏后组穿刺组(112例)。比较三组一期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减少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上盏后组穿刺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减少量分别为(81.3±12.2)min、(10.5±6.0)g/L,中盏后组穿刺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减少量分别为(92.4±9.7)min、(11.3±5.5)g/L,下盏后组穿刺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减少量分别为(110.7±16.5)min、(22.1±10.2)g/L;上盏后组穿刺组和中盏后组穿刺组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减少量均优于下盏后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盏后组穿刺组血红蛋白减少量与中盏后组穿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盏后组穿刺组手术时间优于中盏后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盏后组穿刺组和中盏后组穿刺组一期结石清除率高于下盏后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0、6.357, P<0.05);上盏后组穿刺组一期结石清除率与中盏后组穿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6, P>0.05)。中盏后组穿刺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上盏后组穿刺组和下盏后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6、5.563, P<0.05);上盏后组穿刺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下盏后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3, P<0.05)。结论对于铸型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穿刺上盏或中盏通道安全可靠且结石清除率较高。
- 单位